2025级《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幼儿保育
专业代码:7701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所属专业大类及代码 |
所属专业类 |
对应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教育与体育大类(77) |
教育类(7701) |
保育行业 教育(82) |
生活照护、幼儿安全健康照护、保育师(4-10-01-03) |
幼儿照护、社区幼儿教育服务人员、保育员 |
保育员证、幼儿照护职业技能证、 幼儿艺术教育证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幼儿保育等知识,具备幼儿保育、安全健康照护、早期发展支持等能力,具有教育情怀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托幼园所幼儿保育、幼儿照护服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在托幼机构、社会福利及其他保教机构中,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养育、保健,并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法律意识和竞争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强烈的爱心、耐心、工作责任心;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
(5)具有正确的就业观,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6)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具备至少一项体育运动技能。
(8)具有一定的劳动素养,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并融入到职业教育特征、岗位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技能竞赛中。
2.知识要求
(1)具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
(3)具备婴幼儿生理、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
(4)具备婴幼儿常见病及常见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5)具备婴幼儿常见意外常识;
(6)具备婴幼儿营养常识;
(7)具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制定保育计划和组织实施保育活动的初步能力;
(2)具备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3)能对本班房舍、设备、环境进行正确的卫生保洁和消毒;
(4)能为婴幼儿创设整洁、舒适、安全的一日生活环境;
(5)具备观察分析婴幼儿身心状况的能力;
(6)具备婴幼儿卫生保健教育、婴幼儿营养分析指导能力;
(7)具备科学合理的婴幼儿生活照护能力;
(8)具有辅助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9)能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10)能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11)具备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识别和护理能力;
(12)具备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
(13)具备与婴幼儿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14) 具有与家长、同事及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15)具备良好的反思总结能力。
(三)办学特色
本专业紧密贴合福清当地产业需求,办学特色鲜明。在专业设置上,对接福清蓬勃.发展的托育和早教行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托育机构、早教机构需求的专业托育人才。课程通常涵盖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卫生保健等理论知识,以及保育实操、艺术技能等实践课程。核心课程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等,还强调手工制作、幼儿游戏设计等实用技能培养。秉持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的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 “双证” 毕业。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福清本地多家优质的托育机构、早教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
接续高职专科专业举例: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学前教育、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学前教育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监考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教育及职业素养等。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专业基础课程是需要前置学习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成的课程,是为专业核心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是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的课程,是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延展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学生读本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修基础课程,让学生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方向、涵养力量、锻造本领,引导学生为国家和人民、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通过学习,让学生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识,逐步形成对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信和自觉。 |
18 |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修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
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六)踏上新征程共圆中国梦。 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36 |
3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修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
主要内容:(一)时代导航生涯筑梦。(二)认识自我健康成长。(三)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四)谐交往快乐生活。(五)学会学习终身受益。(六)规划生選放飞理想。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 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36 |
4 |
哲学与人生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修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
主要内容:(一)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二〉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三)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四)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遵福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36 |
5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修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学生能成材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
主要内容:(一)感悟道德力量。(二)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三)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五)维护宪法尊严。(六)遵循法律规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学要求: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36 |
6 |
语文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修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等方面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掘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
198 |
7 |
历史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修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主要内容:“中国历史”和“世 界历史”,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拓展模块将根据专业需要、地方资源、学校特色、牧师特长以及学生实际等,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课程教材管理的规定自主开发。 教学要求: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72 |
8 |
数学 |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课程目标: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 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价值观。 |
144 |
9 |
英语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修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学生运用英语综合语言知识和技能,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职 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教学内容,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展服务,是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按主题组织教学。职业模块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开设。 教学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和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应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与日标要求,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制定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完成课程任务;应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在教学中合理融入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144 |
10 |
信息技术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修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要求的信息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
|
主要内容: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8个部分内容。教学中将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需要选择部分专题、设定教学内容,以项目综合实训的方式实施教学。 教学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本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要求,对接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应用,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和专业能力发展需要,着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通 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升认知,合作与创新能力,发展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
108 |
11 |
体育与健康 |
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主要内容:包括体能和健康教育2个子模块。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作为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索养的重要途径,将纳入整体课程结构设计和教学计划中,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中,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效果。 教学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始终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目标。教学中要以身体练习为主,体现体育运动的实践性,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所蕴舍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侧重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等,以达到教学目的和学业水平要求。 |
144 |
12 |
艺术 |
艺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教学内容是以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包括音乐鉴赏与实践,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教学要求是落实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应加强课程研究,按照本课程标准,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育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以提高教学质量。 |
36 |
拓展课程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本课程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 |
本课程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宗教)、中国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要求学生能结合地域文化、本土文化,不仅学习理论还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对文化的认同、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 |
18 |
拓展课程 |
劳动教育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限定选修课。其任务是: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
劳动教育涵盖生活技能、手工劳动、科技劳动、创意劳动、拓展劳动、职业规划、劳动素养等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课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和 激励性,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18 |
拓展课程 |
职业素养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限定选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帮助他们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职业素养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职业礼仪和职业规范,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介绍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强调职业诚信、职业责任和职业忠诚。要求学生理解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 2.职业礼仪:讲解职业场合中的基本礼仪,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商务礼仪等。要求学生掌握职业礼仪的基本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质,增强职场竞争力。 3.职业规范:学习职业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职业行为规范、工作规范和职业安全规范等。要求学生了解并遵守各项职业规范,确保职业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职业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
18 |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幼儿卫生与保健 |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科学地开展保育、教育工作。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 |
课程的内容主要有五大模块: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学前儿童健康评价、学前儿童疾病的护理与预防、集体儿童的卫生与保健等五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及意外事故的基本急救措施;熟悉学前儿童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常见的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2)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科学地对学前儿童进行合理的保育,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具体说来:懂得根据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懂得科学制定出学前儿童的食谱;懂得常见疾病的护理及意外事故的急救技术。(3)使学生对幼儿保育专业产生兴趣,对学前儿童充满热爱之心,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育儿观念和科学的育儿态度并且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够以科学的育儿观指导工作。 |
144 |
2 |
幼儿发展心理基础 |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目标体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通过各种多种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兴趣,设置多样化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学涉及的主要概念、理论和观点;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运用幼儿心理学基本理论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幼儿的情感,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兴趣,树立起热爱幼儿和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注重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培养职业兴趣,在情绪情感中增强专业情感、爱岗敬业,在性格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格,调适性格。根据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着“岗位适用、行业发展、理论适度、技能为主”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分成了五大部分:(1)熟悉“学前儿童心理学”,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2)0~6 岁各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基本情况,主要掌握各个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掌握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发展;(4)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动力系统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情绪情感、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发展;(5)掌握学前儿童心理调节系统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的气质、性格、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6)掌握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语言和社会性的发展。每一部分都设计了针对学前儿童各种心理发展的实训项目,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增强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为学生上岗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144 |
3 |
幼儿教育学 |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科,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修养高,品德高尚;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合作,能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与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3-5项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熟悉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内容、规范和方法,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基本原理(1)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①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②了解教育的发展历史③理解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要素与形态①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②了解教育的基本形态(3)教育与社会、个体的发展①教育与社会发展②教育与个体发展,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4)教育目的①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②了解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③幼儿园教育目标,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幼儿园教育目标④全面发展的教育,了解德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实施;了解智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实施;了解体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实施;了解美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实施;了解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实施 2.课程(1)课程的基本概念①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②了解课程概念的演进(2)课程的分类①了解常见的课程类型②幼儿园课程 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类型;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实施(3)课程的表现形式①理解课程计划②理解课程标准③理解教科书3.教学(1)教学概述①了解教学的基本内涵②理解教学的意义(2)教学原则①掌握教学原则 ②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3)教学方法①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②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方法(4)教学组织形式 ①了解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②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4.教师(1)教师职业理解与职业资格①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 ②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③理解教师职业资格(2)教师基本素质 ①了解教师基本素质的内涵②理解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3)教师的角色①了解教师扮演的角色②理解教师的角色特征(4)教师的专业发展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②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③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④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5)教师职业道德①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②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5.班级管理(1)班级管理的内容 ①理解班级管理内容的构成②理解班级管理的功能(2)班级管理的原则①了解班级管理原则的内涵②掌握班级管理原则的贯彻要求(3)班级管理的方法①了解班级管理的常用方法②掌握班级管理方法的实施要求(4)幼儿园环境的创设①掌握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②掌握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 |
144 |
4 |
保育师口语与沟通 |
《保育师口语与沟通》是研究保育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口语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最主要手段。本课程意在教育学生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幼儿的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 |
本课程把党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中,结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宗旨,将保育员口语的理论和职业口语的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从事幼儿保教工作必备的专业口语素养为宗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保育员口语观,科学掌握保育员口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日常交际和教育教学中的口语运用能力,初步掌握保教职业语言的规律,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保教工作。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朗读、复述、讲故事、交谈、保育员职业用语等口语交际相关知识。 |
108 |
2、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幼儿生活照护 |
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幼儿照护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3岁以下婴幼儿安全防护、生活照料、日常保健、早期发展、特殊教育干预等的相关知识与专业技能, 并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设计高水平早期发展活动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工作、顶岗实习及毕业后在幼儿照护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 1+X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制度,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幼儿照护工作者,鼓励学生获取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终实现在幼儿保育行业的零距离就业。 |
本课程分四个模块: 早期教育模块:基础知识与技能理实一体,包括:动作发展指导、语言发展指导、认知发展指导、社会性发展指导、早期教育理论。安全防护模块:基础知识与技能理实一体,包括:安全防护教育、常见伤害情景处理、异物伤害情景处理。生活照料模块:基础知识与技能理实一体,包括;进餐照护、洗漱照料、大小便观察与照料、睡眠照料、出行照料、清洁照料。日常保健模块:基础知识与技能理实一体,包括:体格生长的测量与评估、体温的测量与异常处理、常见病识别与照护、传染病防护。.熟悉幼儿照护的基础知识,知道婴幼儿早期发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技巧;熟知幼儿常见安全防护、各种意外伤害处理的注意事项、异物伤害的特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根据婴幼儿年龄和个体特点,设计并组织各种领域的活动;能正确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正确完成常见伤害情景和异物伤害的初步处理;掌握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的专业技能;掌握0-3岁婴幼儿日常保健的护理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沟通交流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规范,初步具备幼儿照护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勤思多练,广泛学习,善于借鉴的学习习惯,提升专业素养。 |
144 |
2 |
幼儿早期学习支持 |
通过学习婴幼儿早期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早期教育智能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早期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幼儿教学中的音乐活动过程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本课程分为1个理论教学课程模块、 1个综合实训课程模块、1个见习实习模块。理论教学课程模块包括:幼儿生理发育特点,幼儿心理特点,幼儿发育的五大领域及八大智能,不同年龄段的游戏设计原则及要求。综合实训课程模块主要有利用亲子游戏培养语言表达,看图讲述活动的开展,儿歌教育的方法,故事语言教学方法,组织音乐启蒙活动弹唱儿歌活动,钢琴基本指法练习以及绘画手工等活动。本课程要求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及教育重点,了解其智力开发的黄金关键期;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其个性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掌握婴幼儿发育五大领域以及八大智能的内容,体悟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行为,表述行为及早期阅读习惯;如何利用亲子游戏和看图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利用儿歌和音乐活动促进婴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和右脑开发;针对不同年龄段(0-3岁)的婴幼儿,开展相应游戏活动的原则及要求。 |
72 |
3 |
幼儿安全照护 |
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幼儿照护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3岁以下婴幼儿安全防护、生活照料、日常保健、早期发展、特殊教育干预等的相关知识与专业技能, 并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设计高水平早期发展活动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工作、顶岗实习及毕业后在幼儿照护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 1+X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制度,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幼儿照护工作者,鼓励学生获取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终实现在幼儿保育行业的零距离就业。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0-3岁婴儿生理特点、营养与喂哺、日常生活保健、疾病护理、伤害预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系统了解0-3岁婴儿在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性与情感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解0-3岁婴儿保教指导课程的内涵和婴儿保育与教育指导课程设计的思路和实施基本要素。能够进行婴儿生长发育测量与评价、体格锻炼、婴儿喂养、婴儿辅食制作、婴儿衣着与沐浴、清洁和消毒、常用护理、常用急救方法等基本保育技能;能够对婴儿的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性与情感等的发展水平进行观察与评估技能,掌握相关教育活动的技术;掌握婴儿保教指导课程环节的流程,并能从婴儿的发展需要出发设计和实施早期保教指导活动。进一步了解早期保教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热爱婴幼儿、热爱婴幼儿保教工作的职业情感和态度。 |
72 |
4 |
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 |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专业)专业核心课之一,本课程主要围绕婴幼儿的感觉、动作、认知、言语、情绪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和婴幼儿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其他形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让学生能读懂婴幼儿的行为、明白婴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和需求、掌握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方法并能够为婴幼儿提供科学的、适宜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构建科学的儿童观、树立专业的婴幼儿行为观察理念、熟练运用婴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理论分析婴幼儿表现、恰当使用适宜的观察方法、提升学生观察与解读婴幼儿行为的能力及保教能力。 |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熟知描述法、图表法、取样法、评价法4类9种行为观察的方法;能运用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行为检核表法、等级评定法观察记录婴幼儿行为;能看懂及鉴别观察记录案例使用的具体方法,尝试分析观察记录案例存在的问题;能尝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表格观察记录婴幼儿日常生活环节的进餐行为、如厕行为、午睡行为;能尝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表格观察记录婴幼儿游戏活动,根据相关心理学家的游戏量表分析婴幼儿发展水平;能尝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表格观察记录0-3岁儿童感觉、动作、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状况;能尝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表格观察记录3-6岁儿童教学活动各环节儿童及教师的行为状况;能尝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表格观察记录婴幼儿其他类型活动如户外活动、节日活动、亲子活动行为发展状况;能尝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表格观察记录教师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行为发展状况,分析教师的行为对婴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掌握行为观察中一般的、典型的知识和技能,达到提升学生观察与解读婴幼儿行为的能力及保教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
72 |
5 |
幼儿健康照护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类幼儿保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婴幼儿身心发展与保健》《托幼园所保育与教育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掌握婴幼儿生活照护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婴幼儿生活照护的基本能力,也为后续《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家园社合作共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婴幼儿生活照护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开展婴幼儿生活照护基本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树立科学照护的理念。了解婴幼儿生活与安全照护工作基本要求、原则、方法与途径等,了解生活照护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能规范开展相关照护工作。掌握婴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保育工作要点,能对婴幼儿进行规范生活组织、安全照护及习惯培养。熟悉婴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各种症状及应对措施,能对婴幼儿常见病、传染病及突发的意外事故进行预防及应急处理。掌握特殊需要婴幼儿照护的基本要求,能对常见身体发育障碍、心理发展障碍特殊需要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护。掌握托幼园所环境、设备及物品保洁、收纳、消毒等操作规范和方法,能按要求进行保洁、收纳与消毒,并做好记录。使学生认同科学照护理念,树立托幼园所管理责任意识,具备爱岗敬业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初步形成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
144 |
6 |
保育员技能 |
考取中级保育员证对学生开展保育员中级技能培训,为考取中级保育员资格证做好准 备。 |
考取中级保育员证 对学生开展保育员中级技能培训,为考取中级保育员资格证做好准 备。 |
144 |
7 |
婴幼儿饮食与营养 |
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掌握营养配餐原则;熟悉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学会制定个性化的 饮食方案;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了解婴幼儿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学习并掌握营养配餐的基本原则,如平衡膳食、 食物多样化、适量摄入等;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食物中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学会根据婴幼儿的年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了解婴幼儿饮食习惯 的培养方法,包括餐前餐后护理、进餐环境等。 |
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掌握营养配餐原则;熟悉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学会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了解婴幼儿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学习并掌握营养配餐的基本原则,如平衡膳食、 食物多样化、适量摄入等;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含量;学会根据婴幼儿的年 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 化的饮食方案;了解婴幼儿饮食习惯 的培养方法,包括餐前餐后护理、进餐环境等。 |
90 |
3、专业拓展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美工基础 |
掌握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绘画、手工制作等美术基本技能,根据幼儿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其从事幼儿美术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和技能,提高其在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的综合素质。课程内容涵盖美术基础理论、绘画技能、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幼儿美术教育所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72 |
2 |
音乐基础 |
本课程是幼儿保育专业的技能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唱歌的教育教学实践性专门强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紧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正确引导幼儿在音乐生活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声乐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声乐技能性和艺术情操的培养,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专业技能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训练,掌握歌曲演唱的主要技能技巧,内容包括唱歌理论知识的学习,发声方法的学习,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方法,合唱指挥与训练。在幼儿歌曲上侧重让学生了解幼儿歌曲特点和演唱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素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正确引导幼儿在音乐生活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学任务主要分为演唱幼儿歌曲、教授幼儿歌曲演唱、熟知一般声乐曲目、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中外歌曲、艺术原创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以及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等方面。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全然技能技巧,内容包括唱歌理论知识的学习,发声方法的学习,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方法,全然合唱指挥与训练。在幼儿歌曲上侧重让学生了解幼儿歌曲特点和演唱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 |
72 |
3 |
钢琴基础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及歌曲编配技能,并通过儿童歌曲的弹唱实践加深对于儿童歌曲的音乐感受力,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通过儿童歌曲弹唱能够建立个人良好的音乐审美素质和人文艺术修养;能够具备乐观、大方的健康人格;能够具备耐心细致、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
本课程以音乐育人为基本理念,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理解作品能力和教学能力,具有较全面音乐综合素质的技能型幼教人才。本课程内容主要有:(1)了解钢琴的基本理论和演奏方法,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钢琴作品的风格与奏法,掌握相当于车尔尼练习曲 599 程度的练习曲和乐曲的弹奏与学习。(2)能够正确掌握钢琴的弹奏方法和触键技巧,学会音乐语汇和内涵,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和初级演奏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艺术,提高艺术审美意识,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培养事实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提升职业素养。通过学习本国音乐作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其他各国音乐作品,培养尊重各国音乐艺术,了解多元文化,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72 |
4 |
舞蹈 |
《舞蹈》课程是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提高舞蹈学习能力与教育能力的综合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舞蹈体态,具备教育幼儿形体训练的能力;掌握中国代表性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及韵律,汲取各民族舞蹈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的艺术情操。掌握幼儿园教师岗位必需的舞蹈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
本课程立足于以职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实行“实用型”与“技能型”人才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在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的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与指导学前舞蹈教育的实践能力。在实践、实训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领悟能力,丰富舞蹈语汇,扩大舞蹈眼界,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和鉴赏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舞蹈基础理论,掌握舞蹈基本技能,并在基础训练中具备良好的条件体态和优美的舞姿。在了解和掌握不同风格的舞蹈特点的基础上,积累幼儿舞步,各民族舞蹈、现当代舞蹈动作素材,为今后能胜任早幼机构舞蹈教学活动和幼儿舞蹈创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
72 |
5 |
乐理与视唱 |
《乐理》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通过讲述实用型乐理的技术化应用知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从事学前教育的所必须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她们音乐听辩、听记能力,独立视唱的能力以及将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开展幼儿音乐素质教育和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乐理》这门基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将基础理论及视唱、听音的技能更好地运用到《琴法》、《声乐》的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同时对《即兴伴奏》课程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 |
课程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从事幼儿教育所必须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她们音乐听辩、听记能力,独立视唱的能力以及将音乐基础知识与演唱、即兴钢伴等音乐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开展幼儿音乐素质教育和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1.学习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及简谱。2.通过听觉训练,获得运用听觉判断、记忆、分析、听写音程、和弦、简单歌曲的能力。3.通过视唱,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音乐术语、表情记号、乐句、分句等。4.具有运用首调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进行单声部音乐作品的视谱即视唱能力,并从音乐理论上认识、理解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内在关系。5.了解多声音乐相关知识,培养多声音乐的感知力。6.理解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认同感。7.了解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 |
18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岗位实习按每周30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不少于3000学时。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校实行学分制,18学时折算1学分。 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按1周为1学分。
本专业每学期按20周学时计(含复习课、期中考和期末考各1周),实际教学按18周学时计,修读总学分183学分,总学时3354课时。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9.5%,公共限选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7%,专业课学时占总学时的66.2%,其中专业技能拓展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9.1%,公共、专业拓展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11.8%。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周学时安排 |
考核方式 |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程 |
77010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36 |
36 |
0 |
2 |
|
|
|
|
|
考试 |
77010100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36 |
36 |
0 |
|
2 |
|
|
|
|
考试 |
||
770101003 |
哲学与人生 |
2 |
36 |
36 |
0 |
|
|
2 |
|
|
|
考试 |
||
77010100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36 |
36 |
0 |
|
|
|
2 |
|
|
考试 |
||
770101005 |
语文 |
10 |
180 |
180 |
0 |
2 |
2 |
3 |
3 |
|
|
考试 |
||
770101006 |
历史 |
4 |
72 |
72 |
0 |
1 |
1 |
1 |
1 |
|
|
考试 |
||
770101007 |
数学 |
8 |
144 |
144 |
0 |
2 |
2 |
2 |
2 |
|
|
考试 |
||
770101008 |
英语 |
8 |
144 |
144 |
0 |
2 |
2 |
2 |
2 |
|
|
考试 |
||
770101009 |
信息技术 |
6 |
108 |
0 |
108 |
3 |
3 |
|
|
|
|
考试 |
||
770101010 |
体育与健康 |
8 |
144 |
0 |
144 |
2 |
2 |
2 |
2 |
|
|
考试 |
||
770101011 |
艺术 |
2 |
36 |
18 |
18 |
2 |
|
|
|
|
|
考查 |
||
77010101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
1 |
18 |
18 |
0 |
1 |
|
|
|
|
|
考试 |
||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时学分 |
55 |
990 |
720 |
27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29.5%) |
|||||||||
限选课程 |
770101005 |
语文 |
1 |
18 |
18 |
0 |
|
|
|
|
1 |
|
考试 |
|
77010101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 |
18 |
18 |
0 |
|
|
|
|
1 |
|
考查 |
||
770101014 |
劳动教育 |
1 |
18 |
18 |
0 |
|
|
|
|
1 |
|
考查 |
||
770101015 |
职业素养 |
1 |
18 |
18 |
0 |
|
|
|
|
1 |
|
考查 |
||
770101016 |
安全教育 |
1 |
18 |
18 |
0 |
|
|
|
|
1 |
|
考查 |
||
限选课程学时学分 |
5 |
90 |
90 |
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2.7%) |
|||||||||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学分 |
60 |
1080 |
810 |
27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32.2%)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770101017 |
幼儿卫生与保健 |
8 |
144 |
144 |
0 |
2 |
2 |
2 |
2 |
|
|
考试 |
770101018 |
幼儿发展心理基础 |
8 |
144 |
144 |
0 |
2 |
2 |
2 |
2 |
|
|
考试 |
||
770101019 |
幼儿教育学 |
8 |
144 |
144 |
0 |
|
|
4 |
4 |
|
|
考试 |
||
770101020 |
保育师口语与沟通 |
6 |
108 |
0 |
108 |
|
|
|
|
6 |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学分 |
30 |
540 |
432 |
108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16.1%) |
|||||||||
专业核心课程 |
770101021 |
幼儿生活照护 |
8 |
144 |
0 |
144 |
4 |
4 |
|
|
|
|
考试 |
|
770101022 |
幼儿早期学习支持 |
4 |
72 |
72 |
0 |
|
|
2 |
2 |
|
|
考试 |
||
770101023 |
幼儿安全照护 |
4 |
72 |
0 |
72 |
|
|
|
|
4 |
|
考试 |
||
770101024 |
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 |
4 |
72 |
0 |
72 |
|
|
|
|
4 |
|
考试 |
||
770101025 |
幼儿健康照护 |
8 |
144 |
0 |
144 |
|
4 |
4 |
|
|
|
考试 |
||
770101026 |
保育员技能 |
8 |
144 |
0 |
144 |
|
|
|
4 |
4 |
|
考试 |
||
770101027 |
婴幼儿饮食与营养 |
5 |
90 |
90 |
0 |
|
|
|
|
4 |
|
考试 |
||
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 |
41 |
738 |
162 |
576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22%) |
|||||||||
专业拓展课程 |
770101028 |
美工基础 |
4 |
72 |
0 |
72 |
2 |
2 |
|
|
|
|
考试 |
|
770101029 |
音乐基础 |
4 |
72 |
0 |
72 |
2 |
2 |
|
|
|
|
考试 |
||
770101030 |
舞蹈 |
4 |
72 |
0 |
72 |
|
|
2 |
2 |
|
|
考试 |
||
770101031 |
钢琴基础 |
4 |
72 |
0 |
72 |
|
|
2 |
2 |
|
|
考试 |
||
770101032 |
乐理与视唱 |
1 |
18 |
0 |
18 |
1 |
|
|
|
|
|
考试 |
||
专业拓展课程学时学分 |
17 |
306 |
0 |
306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9.1%) |
|||||||||
实习实训 |
综合实习 |
校内实操训练 |
|
|
|
|
※ |
※ |
※ |
※ |
※ |
30 |
考查 |
|
校外企业岗位实习 |
|
|
|
|
|
|
|
|
|
考查 |
||||
实习实训学时学分 |
30 |
600 |
0 |
60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17.9%) |
|||||||||
职业技能鉴定 |
必备 |
幼儿艺术教育 |
2 |
36 |
0 |
36 |
|
|
|
|
2 |
|
|
|
可选 |
保育员 |
|
|
|
|
|
|
|
|
√ |
|
|
||
办公软件应用(中级) |
|
|
|
|
|
|
|
√ |
|
|
|
|||
职业技能鉴定学时学分 |
2 |
36 |
0 |
36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1.1%) |
|||||||||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学分 |
120 |
2220 |
594 |
1626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66.2%) |
|||||||||
|
实践教育 |
|
入学教育与军训 |
1 |
18 |
0 |
18 |
※ |
|
|
|
|
|
|
|
社会实践 |
1 |
18 |
0 |
18 |
|
|
※ |
|
|
|
|
||
|
毕业教育 |
1 |
18 |
0 |
18 |
|
|
|
|
|
※ |
|
||
实践教育学时学分 |
3 |
54 |
0 |
54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1.6%) |
|||||||||
总学时学分 |
183 |
3354 |
1404 |
195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育人责任。必须坚定政治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增强“工匠精神”和劳动光荣意识。恪守职业操守,爱岗敬业,专注职业教育,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实践技能提升。践行育人使命,德技融合,在专业技能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如团队协作、责任意识)。提升专业能力,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能力。规范从教行为,在校企合作中维护教育公正,避免利益输送,保护学生实习安全与合法权益。本专业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做了如下调整。
1. 多层次引进不同人才,并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分三个层次,层次一:以学历+ 技能型为主,主要引进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才,层次二:以学历型为主,主要从高校应届生引进,作为储备人才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层次三:以技能型为主,以雇员、聘用等非在编方式从企业一线引进,主要承担实训指导和实践教学建设工作。
2.加强内部的培养,对教师个人的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系统培训,从管理上通过绩效考核,强化“双师”结构师资团队的能力互补。重点两个培养: 一是个性化培养:制订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实施师资发展战略,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对师资数量和结构的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方案,实施新老结合、校企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帮助每个教师搭建教学、科研平台,发挥各自专长,配合各类管理规定,让教师下企业锻炼进一步深造,创造各自的发展领域。二是骨干教师培养:制订骨干教师资格标准,明确骨干教师工作职责,提高骨干教师福利待遇,创造学习进修的条件。选拔工作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的教师成作培养对象,加强专业核心队伍建设。福州市骨干教师 1 人。
幼儿保育专业拥有一支素质高、技术强、教学精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业课教师10人,其中本科生10人,教师数量充足,师生比例约 1:20,目前有双师型教师3人,讲师有2人,结构合理,能通胜任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条件
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实训基础扎实,每间教室、实训室均配有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备,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信息化需求。目前拥有8间实训室,单间实训室能够满足56人上课,校内外各实训基地制度齐备,管理严格。
1、校内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的实训室及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名称、数量如下:
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实训项目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工位 |
1 |
舞蹈形体实训室 |
舞蹈 |
音响、多媒体、镜子、把杆 |
90 |
2 |
电钢琴教室 |
琴法 |
电钢琴、多媒体 |
60 |
3 |
音乐教室 |
声乐 |
钢琴、课桌椅 |
112 |
5 |
幼儿寝室 |
生活保育 |
幼儿床铺、被子(实训基地) |
|
6 |
幼儿盥洗室 |
生活保育 |
三华大地幼儿园实训基地 |
|
7 |
幼儿餐饮室 |
生活保育 |
三华大地幼儿园实训基地 |
|
8 |
幼儿保健实训室 |
常见病识别、保育工作入门 |
彩色架子、可移动白板、铁柜、大母婴桌、婴幼儿体重测量仪、洗手架 |
40 |
9 |
钢琴室 |
钢琴 |
钢琴 |
24 |
2、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根据实训教学要求,目前,本专业与福清音西三华大地幼儿园、福清玉融实验幼儿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与就业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给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一览表
单 位 |
合 作 方 式 |
合作形式 |
福清音西三华大地幼儿园 |
实训基地 |
认知实习、顶岗实习 |
实训基地 |
认知实习、顶岗实习 |
|
福清市崇文幼儿园 |
实训基地 |
认知实习、顶岗实习 |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学校根据国家和省级有关教材建设工作要求出台的相关制度规范(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对参编教材人员审核把关,开展年度教材使用情况检查。严格落实教材“凡选必审 ”,2020年以来新编教材“凡编必审 ”要求,教材选用结果按规定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选用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国规教材,重视改革创新,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
2、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藏书中专业的纸质和电子图书、期刊,包括职业资格证考试相关参考和培训书等相关书籍,以及相应信息化教学平台。
3、教学资源共享与利用:选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逐步完善的立体化教材、教学课件、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 实习任务书、实习指导书、授课录像、参考文献目录、常用网站链接、实训视频等;
本专业所用教材如下表: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教材名称 |
ISBN 主编 |
出版单位 |
公共基础课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ISBN 9787040609073 教育部组织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ISBN 9787040609080 教育部组织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哲学与人生 |
《哲学与人生》 |
ISBN 9787040544374 王霁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ISBN 9787568708272 夏天明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语文 |
《语文》基础模块、拓展模块 |
ISBN 9787040609158 ISBN9787040609141 ISBN 9787040609134 教育部组织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数学 |
《数学》基础模块、拓展模块 |
ISBN9787040607239 ISBN9787040607222 ISBN9787040607215 ISBN9787040607208 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英语 |
《英语》基础模块、拓展模块 |
ISBN 9787040606362 ISBN 9787040607253 ISBN 9787040605549 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信息技术》 |
ISBN 9787576017274 黄培忠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体育与健康 |
《体育与健康》 |
ISBN 9787811305449 孙克成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
历史 |
《中国历史》 |
ISBN 9787040609127 教育部组织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历史 |
《世界历史》 |
ISBN 9787040609110 教育部组织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高中》 |
ISBN 9787010235318 教育部组织编写 |
人民出版社 |
|
艺术 |
楷书入门 |
ISBN 9787539478067 田章英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
职业素养 |
职业素养 |
ISBN 9787040614398 曾天山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劳动教育 |
劳动教育读本 |
ISBN 9787040554076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专业(技能)课程教材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教材名称 |
ISBN书号 主编 |
出版社 |
专业基础课程 |
幼儿卫生与保健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
ISBN 9787040532357 王东红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幼儿发展心理基础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
ISBN 9787565132476 刘军 |
||
学前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第四版) |
ISBN 9787308241823 胡玉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保育师口语与沟通 |
幼儿教师口语 |
ISBN 9787040627206 张兰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专业核心课程 |
幼儿生活照护 |
幼儿照护职业技能教材 |
ISBN 9787571007195 潘建明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幼儿早期学习支持 |
幼儿早期学习支持 |
ISBN 9787308243704 邵静雨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幼儿健康照护 |
幼儿健康照护 |
ISBN 9787308239646 程婷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 |
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 |
ISBN 9787308244848 陶翠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幼儿安全照护 |
幼儿安全照护 |
ISBN 9787308237451 陈卫琴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婴幼儿饮食与营养 |
ISBN 9787040574012 张婷婷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家园社合作共育 |
婴幼儿家园共育 |
ISBN 9787308244886 周霞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专业选修限选课程 |
美术基础 |
ISBN 9787554820803 祝慧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
音乐基础 |
音乐 |
ISBN 9787040527728 谢莉莉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钢琴基础 |
键盘与幼儿歌曲伴奏 |
ISBN 9787040575590 祁萍萍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舞蹈 |
中国舞基础训练教程 |
ISBN 9787103065464 安歌昕 |
||
乐理与视唱 |
乐理视唱练耳阶梯教程 |
ISBN 9787565127755 李仲泉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 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形式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2.专业(技能)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大力对课
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
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
性。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
1.组织保障:在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专业带头人负责,成立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本专业教学团队,全面开展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定期研究专业教学工作,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和办法,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及教学质量。
2.制度保障:完善专业建设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制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变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3.经费保障:学校为大力支持各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为各个专业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保障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项目的顺利开展。
4.评估保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方式,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信息,了解教学动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向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定期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九、毕业要求
1、学生三年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并修满规定学分;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顶岗实习鉴定合格。
3、参加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4、获得本专业职业技能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
十、附录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表 |
||||||
课程类别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课程 |
55 |
990 |
720 |
270 |
29.5% |
限选课程 |
5 |
90 |
90 |
0 |
2.7%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30 |
540 |
432 |
108 |
16.1% |
专业核心课程 |
41 |
738 |
162 |
576 |
22% |
|
专业拓展课程 |
17 |
306 |
0 |
306 |
9.1% |
|
实习实训 |
30 |
600 |
0 |
600 |
17.9% |
|
职业技能鉴定 |
2 |
36 |
0 |
36 |
1.1% |
|
|
实践教育 |
3 |
54 |
0 |
54 |
1.6% |
合计 |
183 |
3354 |
1404 |
1950 |
100% |
|
百分比 |
|
|
41.9% |
58.1% |
|